1 陶渊明《乞食》
饥来驱我去,不知竟何之!
行行至斯里,叩门拙言辞。
陶渊明是东晋的大诗人,在我们的印象中,他是个淡泊的隐士,我几乎难以想象他有这么难堪的时候。
诗的名字叫《乞食》,翻译成现代话,就是讨饭。写下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清高诗人,不向权贵低头,却要低声下气向别人乞食。求人的时候,总是羞愧而无所适从,这首诗将求人的挣扎心态写得淋漓尽致。

“饥来驱我去,不知竟何之!”,饥饿像鞭子一样驱打着诗人,一个“驱”字,用得非常狠。他知道必须要弄到食物,他也知道要到哪里去讨,可是他一路上始终是浑浑噩噩的,不知道自己这是要做什么,要到哪里去,羞愧让他带有一种逃避的态度。
”行行至斯里,叩门拙言辞”,好不容易走到人家的门口,犹犹豫豫地敲开了门,却不知怎么开口,言辞闪烁,就是无法说出自己要乞食的话。
这种犹豫和挣扎,借过钱的人都会懂得。
2 杜甫《百忧集行》
强将笑语供主人,悲见生涯百忧集。
入门依旧四壁空,老妻睹我颜色同。
痴儿未知父子礼,叫怒索饭啼门东。
杜甫是在贫病交迫中死去的,他出了长安之后,只有过短暂的安定日子,大多时候要为生计发愁,如这首诗中所写。

杜甫有一家子人要养活,他囊中羞涩,只有出门求人。对于那些他有所求的人,尽管他强作笑颜,百般迁就,还是得不到帮助。回到家中,依旧是四壁皆空。妻子看到杜甫的脸色,也变得面带忧愁。大人能忍受饥饿,孩子不能,孩子也不懂得掩藏自己的饥饿,于是儿子在厨房门口大哭大闹,吵着要饭吃。
听着儿子的哭声,杜甫当时是多么心如刀割啊。
3郑夑《贫士》
念我故人好,谋告当无违。
出门气颇壮,半道神已微。
相遇作冷语,吞话还来归。
归来对妻子,局促无威仪。
如果向好朋友借钱会怎样?这首诗描写的恰好是向一个故人借钱。
首先,诗人自我安慰一番,我和他平日里关系好,我如果向他借钱的话,他应当会允我。抱着这个想法,诗人带着一股豪气出门了,走到半路,又担心借钱不成功,神色间变委顿了。千难万难,见到了故友,没想到对方冷言冷语,自己不好开口,就只有回家。钱没有借到手,诗人无言面对妻子,局促不安起来。
借钱的不易,故人的冷言冷语,让人颇感辛酸。

4 沈承《杂题》
身病情痴减,家贫诗料添。
贫穷已经够让人难受,奈何贫上加病。诗人只有像阿Q一样,发挥精神胜利法,聊以解愁。他写道:“因为身子病了,减少了我的痴心妄想;又因为家贫,反而给我增加了作诗的材料。”读了这句,我仿佛听见了诗人的苦笑声。
5 杨万里《悯农》
稻云不雨不多黄,荞麦空花早着霜。
已分忍饥度残岁,更堪岁里闰添长。
稻子因为天气大旱没有收成,荞麦也因为早早打霜空开花不结子。这一切能怎么办呢?农人们只好接受这个现实,忍着饥饿度过剩下的年岁。可是这一年又是闰年,多了一个月,农民们挨饿的日子更长了。
闰年平时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,可是在一家人食不果腹的情况下,每天都是度日如年。何况挨饿的日子要整整多一个月呢。